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分享

國藝會│第21屆國家文藝獎-建築獎-建築師_王秋華

日期 : 2020/10/30

原文載自 國藝會網頁  https://www.ncafroc.org.tw/artsaward/

獲獎感言
許多友人曾經問我當年怎麼會決定學建築?其實我小時喜愛的是藝術,包括了美術、音樂、文學,但是又自覺並非藝術天才,為自己的前途感到徬徨。恰巧在高三時,導師建議我們與已入大學的學長們討論未來的計畫,我就到中央大學建築系拜訪姐姐好友張守儀。我去的那天正是建築系評圖的前夕,牆上掛滿了彩色繽紛的設計圖,美不勝收,我立刻被迷住了!那時我只知道「建築」不僅有實際用途,還可以有藝術表現,好像是上天為我指明了一條未來的路!

我最重要的「啟蒙」老師是一九四七至一九四九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究所就讀時的古德曼教授(Percival Goodman)。在這以前,建築界學者均稱建築是「科技」與「藝術」的結晶,古教授卻令我感受到建築師的「社會責任」,並且更進一步令我認識建築只是人造環境的一小部分,要成為一個好建築師,必須先培植個人的人文素養。

人生際遇往往很奇妙,有時候意想不到的人或事,意外地對你產生重大的影響。我在一九四九年於哥大畢業後,開始在古教授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但一九五○至一九五二年便因肺病住入了紐約州北部的療養院。養病時期,我也繼續為古教授做一些設計,更重要的是利用靜臥的時間看了很多書,包括三部大書,都是平時不大可能有時間一氣呵成閱讀的。這三部書其一是奧地利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的心理學研究,其二是法國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文學鉅著(六冊)回憶錄《追憶似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其三則是《聖經》。這三部書都與建築無直接關係,對《聖經》的拜讀也沒有使我變成基督徒,但是看書卻使我不知不覺地成長,也幫助我慢慢克服了初入病院時苦惱無奈的心情,甚至體會到蘇東坡詩中那句「因病得閑殊不惡」的樂趣!

初學建築時,原以為這是一項有趣兼實用的藝術,從業多年後才慢慢體會到建築師應有的社會責任。中國人有興欣賞自然美景,卻普遍地不夠重視人造環境。優美的宮殿、廟宇、高樓大廈只代表了文化造詣的一部分,髒亂的街巷店宅卻不是文明社會的表徵,也無法帶動合作互助、和諧愉悅的生活氣氛。所謂建築師的「社會責任」,是在提供專業服務時將生態保育、節能的觀念納入人造環境的美化,喚起人們對環境的了解與愛護,更進一步省思如何改進我們的生活方式。

國家文藝獎是藝文工作者的最高榮譽,身為建築師能得到此獎自然感到無比光榮,需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很難一一贅述,也對提名與評審諸君的愛護感激萬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