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分享

趙夢琳|隨山將萬轉 - 記華夏2018年畢評

作者 : 趙夢琳 / 華夏科技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臺灣建築學會秘書長

日期 : 2018-06-03

教設計竟然教了24年了。當年教的學生也成了建築師,和我一起在華夏帶畢業設計。帶畢設、畢展,最大的挑戰,專業上的進步當然是其一,更幽默的是每年都有學生拆組、吵架,或為畢展翻臉、口角,與他校有紛爭。網路世代,最怕年輕人上網逞成一時之快,後患無窮。建築、室內設計最重團隊互動。常開玩笑:老天是公平的,每班都會分到小氣鬼、色鬼、囉嗦鬼、馬屁精。沒有完美的設計,也沒有完美的廠商、夥伴。也不過就是大家截長補短,認真開心過每一天。學著化解一時的情緒,學著成長。每年畢展也是校友們與學弟妹結緣、交流的大好時機。畢業40年的,剛畢業的,隨著每個人人生際遇、工作經歷的不同,都有許多與這行實戰經驗、熱情或是學到的教訓可分享。趨吉避凶,消災解厄,一代一代傳承。

前幾年華夏畢設題目ㄧ定會有老人安養中心、咖啡廳、美術館、博物館。今年多了不少老屋活化的案例。要感謝有非常多老屋活化經驗的黃筠舒建築師多年對華夏生的啟發。有一組將仁愛路空總改成無人機競技場,比改成咖啡廳有趣多了。這也是同學們有趣之處,有的真的對基地、議題非常非常執著,套句徐忠瑋建築師的話:「即便一次次被打擊,還是希望能做自己愛的題目。」

另外就是對移工、弱勢的關注。像是將北車改爲印尼移工的聚會場所。或是將桃園火車站閒置倉庫改爲東南亞移工會所工作坊。
天氣愈來愈熱。環境永續迫在眉睫。老屋活化、運用綠帶,恢復既有的、運河、水體,調節微氣候,都是環境工作者所樂於參與的議題。每個人的一小步,就是社會的一大步。台灣老屋活化已有一定成績。常是中國、日本學者指定參訪的項目。

看著學生們的掙扎、學習、進步 ,以及家長們的參與 ,令人欣喜。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是為記。



(本文經作者無償授權刊登本網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