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特輯 : 建築的雅典娜-與修同行

  • 當期簡介|建築的雅典娜-紀念修澤蘭建築師,看見女性的空間實踐

    修澤蘭建築師於2016年2月離開人世,臺灣建築學會編輯本期特刊紀念這位女性建築師。藉由認識她的建築實踐,探問戰後的女性在建築教育、專業實踐的蹤跡,以及更進一步反思現實環境中幽微未明的性別與空間性議題。

    作者 : 許麗玉 / 客座主編

    繼續閱讀 »
  • 許麗玉|建築的雅典娜

    雅典娜,在希臘神話中誕生,不同於貝殼中誕生的維納斯,她身披金色冑甲衝破眾神之父-宙斯的腦門降世,她的美麗伴隨著正義、智慧與工藝的寓意。神話描述她在土地上種植橄欖樹,教人食橄欖果,取橄欖油,利用橄欖葉作藥與肥皂,並以橄欖枝帶給市民和平的意義,讓她從與海神普西頓的競賽中,贏得她的城市與市民-雅典,同時,她也象徵了(西方)建築的源泉。

    作者 : 許麗玉 / 臺灣建築學會會刊第86期客座主編 

    繼續閱讀 »
  • 蔣雅君|修澤蘭與中華文化復興

    修澤蘭建築師作品的表徵多樣性,豐富了台灣戰後建築現代化樣貌,其巨大的建築「意象」光譜,在1959到1970年代末的近二十年間,至少涵蓋了對機能主義、折衷復古主義、表現主義、有機主義、花園城市等建築語言與思潮的閱讀、轉換、融合及消化,此間巨大的差異性,單就「紀念性」表述這一角度來看,就可在廣為人知且建於同一年代(1966年)的折衷復古主義的宮殿式建築「中山樓」,及融合表現主義及神祕主義追求的「衛道中學聖堂」兩案,窺見存於其間的「同時性」張力與豐沛的想像力。

    作者 : 蔣雅君 /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繼續閱讀 »
  • 戴嘉惠,林欣蘋 | 形式與緣起-淺談陽明高中的活動中心新建案與修澤蘭設計的校園

    這篇文章緣起於陽明高中一棟圓形的活動中心建築設計構想,將戴嘉惠、林欣蘋與修澤蘭三位女建築師,超越時間隔斷,在空間中連結起來。

    作者 : 作者:戴嘉惠,林欣蘋 | 整稿:許麗玉

    繼續閱讀 »
  • 姜樂靜|學建築

    修澤蘭建築師2016年2月27日逝世,台灣建築界似乎無人知曉也無人報導。這事讓我相當的訝異也深表遺憾,為何我們建築界總是放眼天下,卻輕忽自己前輩建築師作品?年輕人對米蘭的興趣勝於鹿港的田野,官方重城市輕鄉野的現象,在921震後重建那段時間曾經有一點好轉,但近年建築系所對於台灣自身文化社會的關切又漸漸出現落差。許麗玉老師邀約我分享在緊湊實務工作 之餘,是如何開啟兼任的教學之路?

    作者 : 姜樂靜 / 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繼續閱讀 »
  • 林嘉慧 | 我從事的「建築師」這一行

    如果職業有性別形象,我從事的這一行之性別形象長期以來便是男性,即「建築師」是男性的刻板印象未曾動搖。隨著近百年來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女性能進入建築學院學習建築與專業知識,並能獨立開業主持設計工作,「女性建築師」(女建築師)被視為有別於(男性)建築師的另一種「建築師」。

    作者 : 林嘉慧 / 建築師,淡江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

    繼續閱讀 »
  • 黃文誼 | 公-民,當都市整體發展遇上個體權益

    辦公室來了一群民眾,他們的土地被劃入公辦土地開發範圍內,現階段這塊地已通過都市計畫變更,接下來就要進入用地取得的程序,而土地相關權利人對於要不要參與開發仍存有諸多疑慮,舉凡參與開發的遊戲規則是什麼?到底能分到多少?什麼時候能分到?同時也明瞭位於後巷的土地,若不在此時開發,受限於都計及建管法令,未來也不一定會出現更好的改建機會。

    作者 : 黃文誼 / 公部門工程師

    繼續閱讀 »
  • 林秀叡 | 性別現身UNESCO世界遺產

    如果同意有形文化遺產不僅存在於實體物象之中,每一被認可、被傳遞於後代的文化遺產「價值」,會隨時代認同與社會觀念變遷,滾動式地反映著歷時性辯證過程,那麼,我們將不停發問:誰定義著類別?價值為何?誰決定了共同記憶?誰可發聲?誰被聆聽?誰受益?誰遭損?誰能接近?誰設下限制?誰握有權力,可宰制文化資源多寡?誰又決定了何種文化遺產值得保存?以上發問,皆是性別式的發問,皆質問著文化遺產在既成社會權力結構下,如何成為性別偏見之載體,隱隱透映著雄性霸權。每一文化遺產,無疑皆是性別場域。

    作者 : 林秀叡 / 德國布蘭登堡工業大學世界遺產研究所碩士

    繼續閱讀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