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分享

公共電視︱世紀女性,台灣風華 : 女建築師修澤蘭

作者 : 黃玉珊

日期 : 1999-12-31


公共電視「世紀女性。台灣風華」系列
第六集  凝固的音樂 -- 女建築師修澤蘭

導演:黃玉珊
執行製作和剪接助理:張桂哖
公共電視 出品


#特別註記影片內容勘誤 : 「民國68年」應更正為「1968年」 (35:16)

#以下文字內容轉載自財團法人公共電視事業文化基金會 https://www.pts.org.tw/females/index2.htm )

--------「世紀女性.台灣風華」製作手記---------

在 1999 年的世紀末氛圍裡,我邀集了國內幾個女性導演簡偉斯、郭珍弟、周旭薇、陶幼春、黃玉珊拍攝了『世紀女性.台灣第一』 8 集女性紀錄片。這是國內首次由女性導演來製作女性主題人物的紀錄片。在世紀末的時光播出,頗有替長久以來被忽視的廿世紀的台灣女性作歷史見証和定位的意味。沒想到推出後回響相當熱烈,千禧年那一整年,我們時常被邀請到各文化中心和讀書會去播放。那年夏天,並隨著女性影展在紐約僑界播放,後來竟有一個觀眾寫信給我,告訴我她的親人是第一位登上玉山的女性,請我製作該女士的紀錄片。這些回響鼓舞了我繼續製作女性紀錄片。終於隔了三年,『世紀女性』再出發。這次我們把『台灣第一』的抬頭拿掉,主要是『第一』的頭銜有點難以界定。而以『台灣風華』取代,不僅氣氛情調十分符合女性,而且這些被我們拍攝的女性主題人物在她們的領域裡都可以「絕代風華」來形容。最初規劃的八位才藝類的傑出女性,有攝影師陳麗鴻、有舞台劇先驅李曼瑰,有人體模特兒林絲緞,有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台語明星則挑了白蘭。但等到開始作田野調查,問題一一浮現。攝影師陳麗鴻已退休,當年她開設於延平北路的寫真館也已不存在,更重要的是她所有老式的攝影和沖印器材都已毀棄,如果要重建當時的攝影棚場景,當然所費不貲,因此儘管陳女士很樂意配合,也只好割捨。舞台劇先驅李曼瑰也因同樣難以重構影像畫面放棄。其他主題人物都因意願不高,而不得不加以置換,最後完成的八個主題人物是:舞蹈家─蔡瑞月,文學家─林海音,聲樂家─林秋錦,歌仔戲苦旦─廖瓊枝,廣播劇導演─崔小萍,建築師─修澤蘭,編織家─詹秀美,台語電影明星─金玫。這八部紀錄片前後製作了兩年才完成。樣帶「歌仔戲苦旦─廖瓊枝」的製作就耗時近一年。導演曾拍攝過歌仔戲的紀錄片,此翻詮釋廖瓊枝應是駕輕就熟。一開始她和我討論拍攝觀點,打算從廖老師的感情切入她的藝術,我也深感十分適當。接下來導演全心投入,剛好廖老師打算前往舊金山僑社指導歌仔戲的演出,導演也立即隨同跟拍。在四天三夜的緊湊行程裡,導演從廖老師登機,到廖老師指導學生化妝、走步、縫製戲服、登台演出,全部都攝取入鏡。之後廖老師抽空搭乘電車遊舊金山,以及她在漁人碼頭的面對大海回顧一生的訪談,都深入地挖掘出一個歌仔戲藝人的戲夢人生。接下的除夕夜,廖老師要回台中祭祖和圍爐,製作團隊捨棄和家人圍爐,從下午就跟拍廖老師採購年節食品,而那個晚上便在廖老師家與她全家人圍爐團圓。在拍攝的四個月裡,幾乎所有廖老師的活動和演出,以及所有她傳記裡的場景,完全沒有遺漏。而縱使工作繁忙,廖老師還是很有耐性地配合我。最後放到剪接台的帶子近百捲,要剪成一個鐘頭的節目,變成是一項考驗。最後經過兩度重剪,耗時近半年,才經過公視驗收完成。樣帶通過後,於去年展開其它七集的製作。其間經歷 SARS ,使原本預定前往日本和大陸的行程延後,直至八月才拍攝完成,接下來剪接又耗了不少時間,終於在年底才陸續拍交片。以兩年時間才完成八集系列紀錄片,對我這個製作人來講,可以說精疲力盡,尤其是有些主題人物不在台灣,必須出國去拍攝,而因製作經費的侷限,只能讓導演和攝影師前往,其間工作的負荷往往過重,我只能請他們多包容。幸好這幾個女導演都是好朋友,大家對拍攝女性紀錄片有共同的理念,所以從未計較工作的辛苦。其次就是公視的驗片標準有時會和我及導演的認知有差距。這時,身為製作人既要讓片子在審片中通過,也要為導演的創作護衛,這兩樣常常使我感覺為難。我一向尊重導演的創作,很少干涉,但也不能不顧慮公視的驗片標準,所以有些時候難免會有僵持不下的情景發生,所幸最後都能完滿地執行完結。如今八部片子在公視播出之際,我已開始展開全國巡迴推廣放映座談,看到片子放映後觀眾熱烈的反應,與會來賓的稱賞,那時兩年來我們的辛苦頓時煙消雲散,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這八位女性有的從日據時代走過來,有的從遙遠的大陸家園渡海來台,她們走過半個世紀的台灣,在這塊土地上伸展她們的才華,作品贏得各種獎項和掌聲,並且各有各的風姿,各有各的睿智,卻一樣具有良好的生命質地,以及不可多得的技藝淬鍊和養成,以至於可以在半個世紀的台灣史裡寫出璀璨扉頁,實在值得我們以一個鐘頭的紀錄片去呈現,也值得觀眾去觀賞閱覽她們的生命史。

--------女人是想像的 ◎蔡秀女 ◎登於 4 月 11 日聯副--------

想像
流露無遺的世界裡隱藏著另外一些內容。─西蒙.德.波娃「我們經歷的世界永遠不及想像的悠長」。記不清這句話是在文藝少女的什麼時候偶然從書本上摭拾到,那含著喟歎般地對生命有限、想像無垠的一句睿智觀察,卻從我瞳眸飄忽而逝。當時正值青春鼎盛,彷彿有無限的生命足以任意揮灑,總覺得真實世界可以全然以眼波的流轉、足跡的踐履去採探、去擷詠,而想像只是緊緊附隨著真實世界的不可信賴的一種幻化。倏忽文藝少女變成文藝中年,移動的風顏在時間的擺渡裡流轉又流轉。我永遠忘不了納莉颱風後的子夜,一個人駕車穿過南京東路五段的情景。那短短的一分多鐘的穿透,我彷彿被包裹在一個噩夢裡,被浸透在一個浩劫後的世界裡!眼前是一座鬼魅的城市,完全浸沒在沒有光的深沈的黑暗裡,森然僵冷如屍怪的建築,鬼影般地迤邐,迤邐下殘顏的街道,積累的垃圾啃噬著城市最後的容顏,在黑夜中緩緩吞嚥消化……一座文明的城市倏忽頹圮,倏忽傾滅!我徹實驚覺文明可能傾塌,真實世界可能毀滅!半個多月後,市容重新整頓回來,我坐在同一條街上的「古典玫瑰園」品嚐下午茶。從彩繪玫瑰的透明玻璃窗透視出去,南京東路五段依然車水馬龍,行人穿梭如織,陽光瀲艷地波灑下來,依舊是一座活力十足的城市,那一夜我穿透恍如鬼域的城市乍看似已消逝無形,然而我啜著阿薩姆紅茶,望著玻璃外的街景,恍忽那鬼域的街景流盪在時空的縫隙裡,我依稀再也無法像以往一樣地信賴真實的世界!然後,我拿出西蒙.德.波娃的自傳,看到「流露無遺的世界裡隱藏著另外一些內容」,我燦然微笑。是的,世界可以化為齎粉,想像卻可以無限悠長。我們看到的真實的表像的世界裡就潛藏著無數的內容,待我們用想像去挖掘,去探測。古來,男人擅用身體去爭戰世界,以足跡去發現宇宙,所以他們可以見証戰爭的悸怖,可以發現新大陸的原質。而被迫謹守家園的女人只能用想像去發掘人生、去展現事物;是的,男人以行動理解世界,女人用想像探索世界。

女人是想像的
舞蹈家蔡瑞月,文學家林海音,聲樂家林秋錦,歌仔戲苦旦廖瓊枝,廣播劇導演崔小萍,建築師修澤蘭,編織家詹秀美,台語片明星金玫,這八個女人用她們的想像成就了自身獨特的探測世界,我們用紀錄片紀錄了她們的藝術和人生。藝術和人生,想像和真實,兩種形式,兩種穿透。

歷史 
歷史給予廿世紀的台灣兩個重要的時間的擺渡, 1945 年和 1949 年、一個是脫離被殖民統治,另一個是國民黨撤退來台。一樣的土地,兩樣的心情。台灣光復,廿五歲、正值青春斐璨的蔡瑞月,從日本東京搭乘著大久丸輪航向自己的家國。從十六歲負笈東贏學舞,少女的舞鞋猶包裹著足尖裡的纖細,匆匆九個年頭,翩然起舞的肢體已展現成熟舞蹈家的風姿。在船上四天三夜的回鄉路上,她和2千多名返鄉的旅客一樣淌洋在台灣光復的激情裡,在無數的言辭流波中,獨有她一個女子、一個舞者,隨著蔡培火的歌詩「台灣、台灣、咱台灣,海真闊,山真高 … 」舞出歡欣與喜悅,美麗的身影化身為大海的澎湃、島嶼的柔情,以及人生無邊無盡的美好錦繡。台灣光復,聲樂家林秋錦結束在母校長榮女中近十三年的音樂教學,北上受聘省交響樂團合唱團團長及女高音。 1933 年廿三歲的林秋錦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演唱歌劇「卡門」的詠嘆調,讀賣新聞以「可愛的聲音,與眾不同的聲音」稱譽這個來自台灣的女高音。從一個深具潛力的歌劇女伶到束裝回國從事音樂教育,這位當年帶著歐式寬邊大帽,身著圓領洋裝的時髦女性,為本土台灣開啟了西洋歌劇的演練養成的教育。台灣光復,廿五歲的崔小萍思索著從一段紛擾的感情裡抽拔,便隨著劇團到台灣公演。那年十月的台灣溽暑蒸熱,夜裡傳來刺耳的木屐聲,這樣一個異質的城市,處處讓崔小萍覺得陌生難耐,但命運就此安排她留了下來;台灣這個島嶼就此成為她的天堂與地獄。國民黨撤退來台,鋒火濤浪,林海音涉過千山萬水的險仄,從北平城南回到她的原鄉台灣。從五歲稚齡的闊別家園,再踏上這塊土地,林海音已是一個鄉音微改的成熟少婦。新中國的文化滋養她的文學性靈,卻是這塊台灣沃土讓她成就一生一世不同凡響的文學志業。國民黨撤退來台之前,從小就具有男性的膽識和堅毅、不害怕遷徙流離的修澤蘭選擇來台灣,那年她才廿四歲。出生書香門弟,中央大學建築的唯一女生,來到台灣,就此展開卓越的建築師生涯。在把冷便的建築化為音樂的音符裡,突顯出她身為女人的感性,「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她說。台灣光復,環山部落泰雅族公主的詹秀美在媒妁之言中被許配給部落青年,她逃婚了!從小孤苦的廖瓊枝以著聽來的歌仔戲苦調唱出自己失怙的苦楚,想不到因而被戲班老闆發現她的天份,從此展開和歌仔戲解不開的緣份。這八個人物之中最小的金玫,台灣光復後,才要進入小學,懵懂的她怎能預知未來會成為台語電影的紅星!在歷史的關鍵點,是命運、偶然或是選擇,讓這些女性走出不一樣的人生?

身份
1949 年,波娃出版了『第二性』。這本探討女性本質的著作,把她推為戰後女性主義代言人的身份,並對未來的女性運動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同樣的時間點,台灣的八位才藝女性並沒有如能波娃這樣劃時代的作品產生。女性的身份,在男性建構的政權裡是被視為缺乏創作力的,也難以展現創作力的!在返鄉的甲板上跳出《印度之歌》那樣對女性身體和意識解放的舞蹈,可以想見,蔡瑞月回到自己的國土,將會如何以一個女性舞者的身姿,織繪出一片女性獨特本質的現代舞風景!然而,蔡瑞月的藝術與愛情很快被獨裁政權撕裂!在特務追緝的悸怖中,她只能心痛地望著基隆港邊丈夫身影逐漸遠邈,只能對著大海的浪濤喟歎!蔡瑞月無能逃躲被拋入黑獄的命運,然而牢獄禁梏了她的自由,卻不能禁梏她的形體、她的思維,在獄中,對著同樣磨難的女人,她以身體舞出她的美和愛。廖瓊枝的苦旦永遠唱得那麼痛徹心懷。在《王寶釧苦守寒窯》裡,她唱出對不義父親的質問,在《王魁負桂英》裡,她唱出對薄情男人的愛恨,她化身為戲曲裡的角色,把自己的生命融進去,聲聲對無情男性的控訴!可以說廖瓊枝的生命淬煉了她的藝術,但那一曲曲的哀淒和嘶喊對照到現實人生,卻是那麼的令人不忍!從廣播劇女王到女匪諜,從意氣風發到卑微的囚犯,崔小萍的一生跌盪起伏不亞於她執導的希臘悲劇。七十年代,在一個不明身份的人的指控下,她被迫在強烈的燈光下對著審問者交待她過去在中國參與劇團的往事,最後她以「參加奸黨」被起訴,從被判無期徒刑,到改判十四年的牢獄,自律自許甚高的崔小萍嚐受人格被污衊的痛楚。她的自傳《天鵝悲歌》道盡一個才華洋溢的女性在人生之磨難裡堅毅不屈的個性,隨著她藉希臘悲劇的《米迪亞》唱出「你們這些可惡的孩子們,跟著你們的可惡的父親一起毀壞吧!」那種強勁的控訴深深震懾人心。七十年代,修澤蘭曾是從中學課本裡躍出的一個女性人物。一個鏤刻在台灣建築史的女性建築師,設計陽明山中山樓的傳奇人物。我依稀還記得,當時在課本裡讀到她的名字的感覺,「修澤蘭」對我呈現極其異國情調的色彩,我想像著,是哪樣的神祕而美麗的異邦女子, 蓋出神聖而高貴的國家殿堂!那時隔著戒嚴的面紗的想像,在我見到修澤蘭本人時,我深深迷惑了!在我面前的是一個具有男性陽剛線條的女建築師,可是她的建築卻是那麼的呈現女性特有的曲線的、音符般的感性。也許這八個才藝女性中,生命最完美、最斐然動人的應該是林海音。她既有女性的嫻雅,又有男性的氣魄,事業、婚姻、名望,在她身上都有近乎毫無缺憾的完滿。她的好友齊邦媛教授以「絕代風華」來形容她。在她的時代,能夠以女性的身份開創一片領域的女子,不是運氣,不是偶然,毋寧是智慧、才華,以及無私寬敞的襟懷所致。只要男女兩性還未達到真正的平權,女人,就有可能以她的身份繼續受苦,繼續受到限制。

--------影像歷史的花樣年華 ◎ 邱貴芬 ◎ 4 月 10 日 自由時報副刊--------

歷史紀錄片是重回現場、喚起古早記憶的重要依憑之一。 四月十二日至二十日晚間八時, 在公視播映的「世紀女性 ‧ 台灣風華」系列紀錄片,即透過影像攝製,再現女性特有的聲 音、身影與歷史座標。 面對類似的文化保存工作,今日,文學評論者邱貴芬,撰文概談影 像消費的時代趨勢,以及其與文字歷史間相異的面向;台灣第一位女舞蹈家蔡瑞月的紀錄片導演陳麗貴,則現身說法,道出記錄者與被記錄者間綿密的牽繫關係。女性拍攝女性, 女性書寫女性,終將穿透時空,迴映出動人的另一章。

二十一世紀是影像的時代。二十一世紀人不太看書,影像消費取代傳統書籍成為日常生 活中最大的視覺消費品。新新人類以《魔戒》和《哈利波特》取代《咆哮山莊》與《卡拉 馬助夫兄弟們》,透過電視上的 Discovery 和國家地理頻道來認識異文化及大自然,觀看電 視報導遠超過閱報時間。在這樣的消費形態中,歷史的記錄與傳播似乎也起了一些變化。最近幾年,推出了不少歷史影片,李喬的《寒夜三部曲》和改編自鄧相揚小說的《風中緋 櫻》應是最引人注目的兩部大戲。此外, 歷史紀錄片更是異軍突起,開闢了台灣歷史影片另一個饒負趣味的領域 。如果說「以女性觀點為女性書寫歷史」是 九 ○ 年代以來的歷史書寫趨勢之一,那麼,用影片來呈現歷史與用文字來書寫歷史會有什麼樣不同的趣味? 而由女性策畫和導演的音像歷史可能和男性展現的以男性為主的歷史影像呈現什麼樣的差異? 「世紀女性.台灣風華」系列紀錄片,也許可以讓觀眾一窺女性歷史影片的洞天。

這一系列紀錄片由蔡秀女策畫,號召近十位女性紀錄片導演來呈現八位不同領域裡出色 的台灣女性。根據蔡秀女的說法,在眾多台灣女性裡挑選八位作為拍攝對象,主要的原則 為「專業」、「第一」和「對社會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也考慮人選出生的背景、學習的過程,及其生涯的內容豐富性。最後定案選出的主題人物包括林海音 (台灣第一位女文學出版家)、 林秋錦(台灣第一位女聲樂家)、 蔡瑞月(台灣第一位女舞蹈家)、 崔小萍(台灣第一位廣播劇先驅)、 詹秀美(台灣原住民女編織家) 、 修澤蘭(台灣第一位女建築師) 金玫(台灣台語片紅星)、 廖瓊枝(台灣歌仔戲苦旦)。

基本上,「世紀女性.台灣風華」這一系列紀錄片乃是「女視界」在一九九九與二 ○○○ 年之交於公視播出的「世紀女性.台灣第一」續集。「世紀女性.台灣第一」挑選了八位「台灣第一」的女性作為對象:第一位女醫師 蔡阿信、第一位女革命家 謝雪紅、第一位女記者 楊千鶴 、第一位女畫家 陳進、第一位女詩人 陳秀喜、第一位女市長 許世賢、第一位女地質學家王執明 、第一位女指揮家 郭美貞等 。不過,相較於「世紀女性.台灣第一」意在呈現女性在各領域裡的傑出表現,「世紀女性. 台灣風華」所挑選的主題人物都屬文學藝術領域,也因此更可對照出導演功力和風格的一些差異。

對二十一世紀的觀眾而言,這一系列影片最迷人之處可能在於提供了視覺上的歷史想像或回憶 材料。走過台灣五○和六○年代的觀眾,必然被這些影片勾起了不少童年的記憶:蔡瑞月的芭蕾 舞蹈班和民族舞表演是當時中產階級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崔小萍的國語廣播盛行的情形如何 反映了戰後移民潮所帶來的台灣社會新的脈動;當然,還有廖瓊枝影片所勾起的的混雜著泥土氣 味和攤販兜售的香腸香味,風中觀看歌仔戲的童年回憶……對新新人類而言,這是沒有記憶但卻 可以讓人「懷舊」的台灣,「傳說中」的「古早時」社會風景、大眾娛樂和白色恐怖都在此得到一種印證,提供一種形如「異國想像」的樂趣。這是影像歷史和文字歷史最大的不同: 文字歷史 靠史家的論述來營造歷史想像,影像歷史讓人「似乎」回到過去的歷史現場,「見證」歷史,訴諸一種「逼真」的效果,活化了歷史想像。 不過,我覺得影像歷史最大的功效可能在於以影像聲音補助「口說無憑」的歷史呈現方式,這在處理藝術人物時,的確發揮了文字不及的許多效應。看了崔小萍紀錄片中所呈現的廣播劇,眾聲交織中抑揚頓挫的聲音表演,大概就知道這樣的聲音饗宴究竟是怎麼回事。而歌仔戲的藝術性,任憑本土派文化人士再怎麼用文字推崇,其說服力都遠不及親耳聽到、親眼看到廖瓊枝本人的戲曲表演,或是透過訪談了解廖瓊枝平時如何下功夫琢磨、提煉自己表演藝術。文字歷史多半呈 現的是歷史撰述者獨自的聲音,有如大提琴獨奏。影像歷史卻是一部眾聲交錯的交響樂:主角的聲音、其他受訪人的意見、影片中的旁白評論、導演透過影片剪輯所暗示的詮釋觀點,以及歷史毛片和拍攝過程中所攝取的聲音影像互相穿透角力,呈現的另一種歷史知識生產的趣味,與文字歷史大異其趣。此外,由於這一系列紀錄片拍攝的是女性在不同領域裡所展現的藝術才華,觀眾更可以透過比較來了解不同藝術展現形式的特質。 比較以男性和女性為主題人物的紀錄片,一個相當明顯的差異是女性紀錄片通常對所拍攝主題女性人物的婚姻愛情著墨頗多。不知這反應的是女導演或被拍攝的女性公眾人物本身對感情生活的執著?這是相當有趣的一點。 這些主題人物之所以脫穎而出,成為導演屬意的拍攝對象,主要因為她們在公共領域的表現,因為根據蔡秀女所言,挑選的標準主要在於「專業」、「第一」和「對社會的影響力」。如果說這反應的是女性觀點想要顛覆傳統公私領域位階高低的企圖,似乎無法言之成理,畢竟我們也沒看到哪一位女性因為婚姻幸福美滿或感情生活精采無比,就因此被挑選為拍攝對象。那麼,在以女性為主題人物的紀錄片裡帶進女主角的感情婚姻生活究竟具有什麼含意?我認為,往往就在處理這樣公私領域的接縫時,最能看出導演的功力所在。對所要處理的主題人物和她所屬的公共領域不甚熟悉的導演,很容易讓紀錄片的這一部分顯得極其「八卦」瑣碎,不過提供觀眾一個偷窺女性公眾人物隱密感情世界的視角。相反地,導演對所要拍攝的對 象和所設定的主題若有充分的掌握,往往能讓主角私領域和公領域的世界互相交織,環環相扣,成就一部具有相當辯證和戲劇張力的歷史紀錄片。 我們也許可以縮小焦距,透過李香秀和吳企慧導演的「台灣歌仔戲苦旦 ── 廖瓊枝」這部紀錄片來看看導演對拍攝人物和處理題材若有深入了解,可以如何把主題人物私領域的感情八卦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從中淬煉出一種紀錄片特有的藝術形式。廖瓊枝被稱為「台灣第一苦旦」,擅長詮釋戲曲中女性角色經歷的苦。在影片的開展中,導演交織學者戲曲專家的訪談、廖瓊枝的自述回憶、廖瓊枝歌仔戲表演錄影等等,穿梭於廖瓊枝的公私領域,詮釋廖瓊枝的人生經驗如何錘練出她在戲台上「苦旦」的表演藝術。逐步呈現,廖瓊枝如何在人生夢滅之後,把一切的希望寄託於舞台上的表演,透過她所扮演的中國歷史傳說裡的苦命女子,來抒發她現實人生裡無法訴說之苦。在這部影片裡,我們不僅看到了主題人物廖瓊枝私領域的人生經驗與公領域裡表演藝術的相輔相成,看到了大眾文化的藝術性,也看到了她隨戲台四處流浪,看似遊蕩空間廣闊,其實戲班那小小的世界如何決定她的婚姻感情和經濟發展。在這同時,導演也拉出一個視野,讓觀眾看到 廖瓊枝歌仔戲表演生命的起落如何反映了台灣政治和經濟環境的變遷。 歷史影像化必然是二十一世紀相當重要的歷史呈現和傳播形式。文化觀光產業和各地區小型歷史文物館的紛紛設立,其實也透露了歷史紀錄片未來可發揮的空間。這一系列紀錄片強調 「以女性觀點為女性書寫歷史」,結合多位女性導演共同合作完成以台灣女性為主題人物的紀錄片,影像歷史的花樣年華應該可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