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寫重構現場──《島嶼煉石記》三書發表會
日期 : 2025-03-29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WAT)秉持創會宗旨「補述台灣女性建築家的歷史敘事」,於2024年開始與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合作《看見台灣社會轉型時刻的女性建築家》系列計畫。計畫目標是將關鍵的女性前輩建築家的故事(修澤蘭(1925-2016)、王秋華(1925-2021)、與王秀蓮(1929-2023)),轉化為公眾閱讀文本,以歷史小說的方式,書寫建築師生平、專業生涯與時代背景,並包含代表性作品之說明。本會希望透過女建築家的人生閱歷與創作成就,協助社會大眾認識1950至1980年代風起雲湧的台灣社會轉型時刻,以及在地建築形成的特徵。
計畫團隊及各協作單位在基本圖說資料極端有限的狀況下,以一年的時間緊鑼密鼓地溝通聯絡、研究調查、策畫、書寫與整理編輯,近日正式出版了《島嶼煉石記》系列:《修澤蘭.建築山河》、《王秀蓮.建築寰宇》、與《王秋華.建築日月》。2025年3月29日,這三本書的新書發表會於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舉辦。現場幸邀三位女建築家之家屬傅德修先生、林慶棻女士、與王如曼女士出席,承蒙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王時思董事長暨文化部政務次長、文化部文化資源司陳修程司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陳登欽館長、立法委員吳思瑤、景美女中校長周寤竹等嘉賓蒞臨。而專為書籍創作之藝術家葉佳緯、古國萱、與楊偉林亦連袂出席,並有建築學界專業界多方貴賓與會,現場座無虛席,現場與線上直播參與人次超過百位共同響應。
致詞時,本會何黛雯理事長感謝各位先進一同響應,懷著對歷史的敬意及對未來的期許、對學會宗旨實踐的信念、對多方共伴的感恩心情。感謝書籍顧問吳光庭老師與許麗玉總策劃,以及王董事長與專案執行秘書沈孟穎的遠見與支持,讓《看見台灣社會轉型時刻的女性建築家》計畫得以開花結果。第三屆理事長林家如為計畫的啟動奠定了堅實基礎;林君安常務理事的提案,點燃了這項出版計畫的火花;創會理事長許麗玉長期關注於戰後第一代女建築家歷史敘事,她的帶領和無私奉獻,引領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難。以及各位學會成員的投入、藝術家的創意與故事撰文作家群,以獨特的視角豐富了本書的生命力。學會的力量,來自於每一位支持者的信任與投入;《島嶼煉石記》的問世,是攜手共伴同行的見證。期盼這份共同的成果,讓更多人關注女性在建築領域的貢獻,鼓勵更多女性勇敢追逐自己的建築夢想,一起為台灣建築文化的多元發展而努力!
王時思董事長暨文化部政務次長代表文化部向各計畫主持人與三位建築師的家屬致意。三本新書源起於2024年,基金會希望能累積更多建築師相關敘事──其中特別是女性建築師的補述,便與WAT創會理事長許麗玉討論提出了一年三本──修澤蘭、王秀蓮、王秋華三位建築師──的研究計畫,期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看見人物故事。今天,新書的完成僅僅是第一步,期待未來IP化及更多運用的可能,以戰後女建築家的故事,敘說人與時代的疊影,女性在時代中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師等多重角色的處境與困難,運用三位建築師的三條軸線,得以看到時代的立體面貌,而不僅是單一敘事。因此,這是一個起手式,臺博基金會將持續支持,出版更多女性建築師的故事。新書未來預計在文策院TCCF創意內容大會中提案,改編成劇本以製作電影、影視作品等,希望藉由這三位女性建築家的故事,為台灣敘說女性專業者與那個時代。感謝WAT的執行力,在短時間便看見豐碩成果。
吳思瑤立委感謝何理事長的支持與許麗玉總策畫的付出及貢獻。女建築家學會的能力,是出自於一群對台灣環抱熱情的人,無關性別,也分享對台博當期特展「另一種現場:修澤蘭」的感想。展覽並沒有強調這是女性建築師,而是述說她的建築及她為台灣留下了什麼。吳立委因服務北投區和士林區,深感與修澤蘭建築師如此親近,如陽明高中、明德國中、至善國中、新民國中等,而自己也曾經歷板橋高中的自強樓。同時每個台灣人都有百元鈔票,但卻沒有太多人知曉中山樓即是修澤蘭的建築。修澤蘭的建築與台灣人是如此靠近。讓大眾對藝術文化的項目有感,尤其對於台灣原創文化有感──是現在文化工作正在做的。吳立委也提到,由臺博基金會與臺博館籌備中的建築文化中心歷時多年,期間,王董事長一直是重要推手,承擔文化跨界合作的工作,始終不忘「建築」是首要目標。建築文化中心從文件、圖稿的徵集,舉辦展覽等等,讓台灣人對建築有感,進程緩慢卻急迫,期待在2026年完成。過程需要WAT的支持與參與,這是台灣重要的時刻。
本次新書發表會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以書寫重構現場1《島嶼煉石記》」中,許麗玉總策畫分享三書製作的心得:建築是一種文化,而文化是一種集體參與的共同勞動才獲得的成果。三本書同樣是集結了多方的努力,群策群力,同時緊守對相同秩序的追求與豐富多樣的內容。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料中,為呈現多樣性選擇作品類型,也邀集學會內外建築人一起共寫、研讀建築師作品,以當代的觀點引領讀者閱讀,用一種容易進入的方式親近建築師及她們的時代、她們關於台灣地景上的認識與努力。三位建築師的共通性是對於環境的意識,環境特徵要用什麼樣的建築去處理?以及對於使用者主體是誰、使用情境的關注,在不同的個性、不同溫度下所共同產生的對於時代性、文化性、藝術性討論。
許麗玉老師也分享自己與三位建築師及她們的家人之間的緣分,及查找資料過程的趣事。藉由三位前輩所留下的不同文本、圖資與物件,巧妙安排三本書的特色。更透過藝術家之手,呈現出三本風格不同的封面,反映出藝術家印象中的建築師。用於封面的藝術作品同時於3/29至5/11展覽於「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
王秋華建築師的姪女──王如曼分享自己眼中的姑姑,是一位將物品分類確實,始終對於新事物、美的事物感到好奇的人,在她有需要的時候,總有人願意位她提供協助。王秋華作為建築師、老師及鍾愛的家人,具有這樣的人格特質。
王秀蓮建築師的女兒──林慶棻分享,母親從不感覺自己是偉大的,而是相當務實、堅毅地去執行任務,始終保有努力不懈的精神。林嘉慧建築師也分享在翻看王秀蓮建築師的圖資時,藉由其建築空間組織,能窺見建築的靈魂,而每個作品都有靈魂的輪廓。在瑞復益智中心,引進美國無障礙設計標準,更是超前台灣法規40年,非常感人,值得後輩細細品讀、思考。
修澤蘭建築師的兒子──傅德修分享,母親有二項特質:使命感,和不顧一切去做的精神與熱情,是她能維持住樂觀心態、支撐她的主要動力。修建築師全時間的投入,同時既能控制成本、又關注安全、舒適、美觀,全情全心投入去做,是她能如此受學校單位信任的原因。
《島嶼煉石記》的完成,是眾人傾盡心力的成果,期待三位建築師的故事能在不同場域、各級圖書館、校園中,被更多人看見、感動更多人。
在新書發表會第二段:「以書寫重構現場2《從現代性的魅惑到超越建築》」中,殷寶寧老師分享著作《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2019),如何在十年書寫的緩慢過程中,從探問到了解、從模糊到明朗,最後獲得無數感動與感謝的過程。殷老師說,這是歷史的補述,對於那個的時代,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繼續挖掘、探問的內容。而對修澤蘭的研究便是其中一塊重要的拼圖。修建築師對於建築設計、開發、營造、管理的組織能力,反映了台灣建築業與營建業的發展脈絡,而她在建築機能、細部、美學、技藝傳承的貢獻,都能夠從日後使用者與專家學者的反饋、緬懷中看見。
在發表會最後,第三段:「以書寫重構現場3《The Bloomsbury Global Encyclopedia of Women in Architecture (BGEWA)》」,許麗玉與彭竹慈二位共同作者,分享了國際共寫的過程。BGEWA向台灣邀稿,正好是WAT剛成立的那一年。該書將於近期出版,收錄了全世界1000位女性建築專業者,包含研究、教育、建築、都市計畫、景觀等領域。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在這個特殊的時空背景下,成為了敘述台灣故事的重要窗口。在嚴謹的篩選和篇幅限制下,終於完成台灣11位女性建築家的書寫,由跨世代且不同領域組成,包含文資保存、研究、社會運動、前輩建築師、特殊類型建築人等多樣化的論述,讓世界看到台灣、驚訝台灣之美,台灣的同步、台灣的超前,看見台灣的獨特性。
我們深信,《島嶼煉石記》三本書只是推動歷史與文化認識的其中一步,希望之後能綿延出無限的步伐。在此誠摯感謝所有與會人士及線上觀眾參與見證。
《島嶼煉石記》系列:《修澤蘭‧建築山河》、《王秀蓮‧建築寰宇》、《王秋華‧建築日月》,由田園城市出版,許麗玉總策畫,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編著。
歡迎於實體書店及網路通路購買,也歡迎關注台灣女建築家學會與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粉絲專頁,獲得更多書籍相關活動資訊。
新書發表會影片全記錄:https://www.youtube.com/live/bii7xbto7ca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ATaiwan/?locale=zh_TW
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ardencity.bookstore?locale=zh_TW
計畫團隊及各協作單位在基本圖說資料極端有限的狀況下,以一年的時間緊鑼密鼓地溝通聯絡、研究調查、策畫、書寫與整理編輯,近日正式出版了《島嶼煉石記》系列:《修澤蘭.建築山河》、《王秀蓮.建築寰宇》、與《王秋華.建築日月》。2025年3月29日,這三本書的新書發表會於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舉辦。現場幸邀三位女建築家之家屬傅德修先生、林慶棻女士、與王如曼女士出席,承蒙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王時思董事長暨文化部政務次長、文化部文化資源司陳修程司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陳登欽館長、立法委員吳思瑤、景美女中校長周寤竹等嘉賓蒞臨。而專為書籍創作之藝術家葉佳緯、古國萱、與楊偉林亦連袂出席,並有建築學界專業界多方貴賓與會,現場座無虛席,現場與線上直播參與人次超過百位共同響應。
致詞時,本會何黛雯理事長感謝各位先進一同響應,懷著對歷史的敬意及對未來的期許、對學會宗旨實踐的信念、對多方共伴的感恩心情。感謝書籍顧問吳光庭老師與許麗玉總策劃,以及王董事長與專案執行秘書沈孟穎的遠見與支持,讓《看見台灣社會轉型時刻的女性建築家》計畫得以開花結果。第三屆理事長林家如為計畫的啟動奠定了堅實基礎;林君安常務理事的提案,點燃了這項出版計畫的火花;創會理事長許麗玉長期關注於戰後第一代女建築家歷史敘事,她的帶領和無私奉獻,引領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難。以及各位學會成員的投入、藝術家的創意與故事撰文作家群,以獨特的視角豐富了本書的生命力。學會的力量,來自於每一位支持者的信任與投入;《島嶼煉石記》的問世,是攜手共伴同行的見證。期盼這份共同的成果,讓更多人關注女性在建築領域的貢獻,鼓勵更多女性勇敢追逐自己的建築夢想,一起為台灣建築文化的多元發展而努力!
王時思董事長暨文化部政務次長代表文化部向各計畫主持人與三位建築師的家屬致意。三本新書源起於2024年,基金會希望能累積更多建築師相關敘事──其中特別是女性建築師的補述,便與WAT創會理事長許麗玉討論提出了一年三本──修澤蘭、王秀蓮、王秋華三位建築師──的研究計畫,期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看見人物故事。今天,新書的完成僅僅是第一步,期待未來IP化及更多運用的可能,以戰後女建築家的故事,敘說人與時代的疊影,女性在時代中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師等多重角色的處境與困難,運用三位建築師的三條軸線,得以看到時代的立體面貌,而不僅是單一敘事。因此,這是一個起手式,臺博基金會將持續支持,出版更多女性建築師的故事。新書未來預計在文策院TCCF創意內容大會中提案,改編成劇本以製作電影、影視作品等,希望藉由這三位女性建築家的故事,為台灣敘說女性專業者與那個時代。感謝WAT的執行力,在短時間便看見豐碩成果。
吳思瑤立委感謝何理事長的支持與許麗玉總策畫的付出及貢獻。女建築家學會的能力,是出自於一群對台灣環抱熱情的人,無關性別,也分享對台博當期特展「另一種現場:修澤蘭」的感想。展覽並沒有強調這是女性建築師,而是述說她的建築及她為台灣留下了什麼。吳立委因服務北投區和士林區,深感與修澤蘭建築師如此親近,如陽明高中、明德國中、至善國中、新民國中等,而自己也曾經歷板橋高中的自強樓。同時每個台灣人都有百元鈔票,但卻沒有太多人知曉中山樓即是修澤蘭的建築。修澤蘭的建築與台灣人是如此靠近。讓大眾對藝術文化的項目有感,尤其對於台灣原創文化有感──是現在文化工作正在做的。吳立委也提到,由臺博基金會與臺博館籌備中的建築文化中心歷時多年,期間,王董事長一直是重要推手,承擔文化跨界合作的工作,始終不忘「建築」是首要目標。建築文化中心從文件、圖稿的徵集,舉辦展覽等等,讓台灣人對建築有感,進程緩慢卻急迫,期待在2026年完成。過程需要WAT的支持與參與,這是台灣重要的時刻。
本次新書發表會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以書寫重構現場1《島嶼煉石記》」中,許麗玉總策畫分享三書製作的心得:建築是一種文化,而文化是一種集體參與的共同勞動才獲得的成果。三本書同樣是集結了多方的努力,群策群力,同時緊守對相同秩序的追求與豐富多樣的內容。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料中,為呈現多樣性選擇作品類型,也邀集學會內外建築人一起共寫、研讀建築師作品,以當代的觀點引領讀者閱讀,用一種容易進入的方式親近建築師及她們的時代、她們關於台灣地景上的認識與努力。三位建築師的共通性是對於環境的意識,環境特徵要用什麼樣的建築去處理?以及對於使用者主體是誰、使用情境的關注,在不同的個性、不同溫度下所共同產生的對於時代性、文化性、藝術性討論。
許麗玉老師也分享自己與三位建築師及她們的家人之間的緣分,及查找資料過程的趣事。藉由三位前輩所留下的不同文本、圖資與物件,巧妙安排三本書的特色。更透過藝術家之手,呈現出三本風格不同的封面,反映出藝術家印象中的建築師。用於封面的藝術作品同時於3/29至5/11展覽於「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
王秋華建築師的姪女──王如曼分享自己眼中的姑姑,是一位將物品分類確實,始終對於新事物、美的事物感到好奇的人,在她有需要的時候,總有人願意位她提供協助。王秋華作為建築師、老師及鍾愛的家人,具有這樣的人格特質。
王秀蓮建築師的女兒──林慶棻分享,母親從不感覺自己是偉大的,而是相當務實、堅毅地去執行任務,始終保有努力不懈的精神。林嘉慧建築師也分享在翻看王秀蓮建築師的圖資時,藉由其建築空間組織,能窺見建築的靈魂,而每個作品都有靈魂的輪廓。在瑞復益智中心,引進美國無障礙設計標準,更是超前台灣法規40年,非常感人,值得後輩細細品讀、思考。
修澤蘭建築師的兒子──傅德修分享,母親有二項特質:使命感,和不顧一切去做的精神與熱情,是她能維持住樂觀心態、支撐她的主要動力。修建築師全時間的投入,同時既能控制成本、又關注安全、舒適、美觀,全情全心投入去做,是她能如此受學校單位信任的原因。
《島嶼煉石記》的完成,是眾人傾盡心力的成果,期待三位建築師的故事能在不同場域、各級圖書館、校園中,被更多人看見、感動更多人。
在新書發表會第二段:「以書寫重構現場2《從現代性的魅惑到超越建築》」中,殷寶寧老師分享著作《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2019),如何在十年書寫的緩慢過程中,從探問到了解、從模糊到明朗,最後獲得無數感動與感謝的過程。殷老師說,這是歷史的補述,對於那個的時代,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繼續挖掘、探問的內容。而對修澤蘭的研究便是其中一塊重要的拼圖。修建築師對於建築設計、開發、營造、管理的組織能力,反映了台灣建築業與營建業的發展脈絡,而她在建築機能、細部、美學、技藝傳承的貢獻,都能夠從日後使用者與專家學者的反饋、緬懷中看見。
在發表會最後,第三段:「以書寫重構現場3《The Bloomsbury Global Encyclopedia of Women in Architecture (BGEWA)》」,許麗玉與彭竹慈二位共同作者,分享了國際共寫的過程。BGEWA向台灣邀稿,正好是WAT剛成立的那一年。該書將於近期出版,收錄了全世界1000位女性建築專業者,包含研究、教育、建築、都市計畫、景觀等領域。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在這個特殊的時空背景下,成為了敘述台灣故事的重要窗口。在嚴謹的篩選和篇幅限制下,終於完成台灣11位女性建築家的書寫,由跨世代且不同領域組成,包含文資保存、研究、社會運動、前輩建築師、特殊類型建築人等多樣化的論述,讓世界看到台灣、驚訝台灣之美,台灣的同步、台灣的超前,看見台灣的獨特性。
我們深信,《島嶼煉石記》三本書只是推動歷史與文化認識的其中一步,希望之後能綿延出無限的步伐。在此誠摯感謝所有與會人士及線上觀眾參與見證。
《島嶼煉石記》系列:《修澤蘭‧建築山河》、《王秀蓮‧建築寰宇》、《王秋華‧建築日月》,由田園城市出版,許麗玉總策畫,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編著。
歡迎於實體書店及網路通路購買,也歡迎關注台灣女建築家學會與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粉絲專頁,獲得更多書籍相關活動資訊。
新書發表會影片全記錄:https://www.youtube.com/live/bii7xbto7ca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ATaiwan/?locale=zh_TW
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ardencity.bookstore?locale=zh_TW















